旅行的片段,通常心裡記住的和相機抓到的有很大的差距。
今年八月的澳門行,一直到現在才有時間稍加整理,很多感覺已經消散,
現在要將她們給找回來,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But I will try.
出發前一星期,颱風過境港澳,望著氣象預報,還一直很擔心會因為壞天氣而掃興,
幸好當我們啟程,陽光也跟著出發,剛下飛機天空有點陰沈,
好幾間代表澳門經濟命脈的豪華賭場正在趕工興建中,讓澳門給人的第一眼,非常的糟。
我們這是到工地去旅行嗎?怎麼到處都是棚架和崎嶇不平的馬路?
幸好,這些工地僅出現在我們並不十分關注的賭場飯店區,
屬於世界遺產的文化區塊,還是非常適合步行的,尤其晴天的時候。
最著名的景點:大三巴牌坊
老實說,第一眼看到她時,並沒有太深的感動,畢竟得穿過一條兜售手信的巷弄,
手上還拿著一杯禮記的現榨果汁,遊客的交談聲與店家吆喝聲還停在耳邊,
這面牆就這樣大棘棘地出現在我面前,實在是一種很複雜的感受。
這一面殘存的牆面,應該有更多的故事,
可惜上頭的解說並沒有太多關於人的描述,倒是古蹟的存在繼續與當代的人們發生聯繫,
遊客在此找到旅行的目的,還有人把他當成一種愛情的見證,
而我們一行人,想在人聲鼎沸中尋找感動,ㄛ!不,應該是找一種最適合拍照的pose。
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當牆前人潮稍稍散去,我們如同鯊魚聞血般興奮,把握難得的無人鏡頭,
卡喀.....
不同於大三巴的熱鬧,主教堂顯得莊嚴許多,大堂前地的廣場也顯露更自在的悠閒,
從黃昏到夜晚,可以看到社區居民出來閒聊開講,阿公阿婆還有情侶檔,
還有小朋友在噴水池旁玩水,一點也沒有將觀光看放在眼裡。
(住家附近的公園是世界遺產耶!世界遺產是什麼?可以吃嗎?)
主教堂內的彩繪玻璃~
既然是彩繪,我幹嘛拍黑白照?嗯,我想當時純粹是想要玩玩自己相機的功能吧!
不過我發現黑白的影像,別有一種寂靜的力量。
聖母玫瑰堂+椰子樹
這棵樹讓玫瑰堂有了澳門的感覺,在那裡,因為太多不合理並存,所以一切都顯得合理,
我們忙著拍照及逛街,可是當我們將力氣用在思考「哪個角度可以拍出更美的照片」時,
也許就失去了與建築對話的能力。
她想告訴我什麼?屹立在麥當勞與Bossini、Net的旁邊,宣示上帝的永恆存在?
夜晚的議事堂前地
我喜歡晚間在此散步的感覺,什麼事情都不想,就只是走路以及感覺我在走路,
尤其是八九點以後,當大部分觀光客回歸賭場揮霍時,
這裡真的很適合點一杯咖啡,sit and watch....
但是當時我們好像沒有做這種愜意的事,因為有天晚上我跑去買褲子。
穿牛仔褲爬山,真的很痛苦,不過,還好我沒有穿美美卻不耐走的鞋子走歷史城區!
另一晚則是在同學的堅持下,往大三巴後的方向走,去找另一座教堂--典雅的花王堂。(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