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套用鄉民或種子的暗語,今日完成KANO二刷,應該要寫點什麼,表達一個球迷對一部電影的答謝。

兩次觀影,我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這種眼淚與其說是電影的劇情、畫面或配樂渲染出的,還不如說是某種感情和記憶勾出想哭的衝動。

全力投球、用力打擊、認真跑壘、飛躍接殺,在烈日下,在風雨中,在1931年,也在2013年。

喜歡棒球的人很奇怪,就是會記得某一場球賽某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

會記得哪一位球員曾經怎樣地讓你感動,記得他的打擊姿勢,

記得那一支超前的安打,記得鬼靈精怪的跑壘,記得誰用胸口擋下了一球。

於是你念念不忘,好像那是一種必然伴隨欣慰與懊悔的執著,

儘管時光早已讓你忘記勝負,忘記當時何以如此激動。

但是,你還是忍不住會說,如果那一球沒有被擊出安打就好了,

如果當時接殺了就好了,如果誰的手指沒有受傷就好了,如果,能贏就好了。

不能輸,不想輸的原因是什麼。

我想證明我也能征服你。

 

魏德聖和馬志翔將八十三年前的故事影像化,

八十三年前曾經看過或聽過這一場球賽的人,不是耄耋老者,就是已經不在了。

我想起鄭鴻生在《尋找大範男孩》描寫的後半生失語的父親,

「那一代人只能將此榮耀的失落與被棄的哀怨埋藏心裡數十年。」

書裡那個在日本殖民時期長大的父親,接受日式現代化教育,

以日語思考人生以及有關成長的命題,就像KANO裡的球員一樣,

編書時,每一張老照片都讓我印象深刻,升旗典禮、畢業合照、卒業旅行,

他說就父親的裝扮就是一個標標準準的日本青年,也就是皇民吧,他是那樣長大的。

 

我們都知道歷史後來怎麼發展。

當然也都讀過戰爭的冷血與殘酷,一輩子疼我愛我的外公還親身參與了抗日戰爭,

他不會忘記日本鬼子的可怕與血腥,

「滇緬邊界的叢林裡,子彈掃射過來如青蛙在跳,身旁的人倒了下去,活著的繼續往前走。」

對,我永遠都記得國小、國中老師教授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神情,

那一節下課我書上畫了一個日本國旗,然後用鉛筆當飛鏢......。

 

但我必須坦承,一直到很後來很後來,我才發現台灣有一代人是被迫無聲的,

喔不,是永遠有人因為政治不正確而無法說話。

就像我不懂為何我要先自白我曾經很討厭日本帝國,但後來漸漸成為一個哈日族?

為何要解釋?

但我是自由的,我沒有被迫害的陰影,

我只是不想被說成從眾鄉民,但也不想跟人吵架XD,

要說是偽善者或者偽清醒者也行啦,反正不要承認自己真的怎樣就好,

你永遠可以說,我的意思其實不是那樣......,是吧?

 

可是,對於被恐嚇或被處罰過的那一代人,自由並不存在,

哪怕只是回憶一場曾經備感光榮的球賽。

 

(但,姑婆總是很得意驕傲地哼唱日本歌,是因為她是女人,根本無懼嗎?

現在應該沒差了,畢竟我們身在一個全民都能嘲笑鹿茸的年代。)

 

電影裡那些以日語交談和學習的台灣球員,一直讓想起書裡的描述,

所謂成為一個堂堂的男子漢,就是大範男孩吧!

但是那一個時代的光榮因為朝代的錯誤而無法再被歌頌,

堂堂的男子只能緘默吧。

雖然KANO談的是棒球,

但更深沉的可能是,困擾囚禁被殖民者心頭長達數十年的身分認同問題,

而熱血青春野球是他們存在過的證明。

 

甲子園、甲子園、甲子園。

 

年輕棒球員直至今天依然繞著棒球場吶喊著,只不過將甲子園換成了大聯盟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ebergfish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